《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六章-课后习题
第六章
数据库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C.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D. 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用来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D )。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3.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像的主要作用是( A )。
A.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B.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
D.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4.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 C )。
A. 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B. 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相互独立
C. 数据的物理结构或逻辑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
D. 数据与存储设备之间相互独立
5.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描述方法是( A )。
A. E-R模型
B. 关系模型
C. 层次模型
D. 网状模型
6.在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概念模型常用E-R图来描述,其中矩形框表示实体,( D )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A. 圆形框
B. 椭圆形框
C. 箭头
D. 菱形框
7.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个职员,每个职员只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职员,从部门到职员的联系类型是( B )。
A. 一对一的联系
B. 一对多的联系
C. 多对多的联系
D. 多对一的联系
8.有一“列车运营”的实体,含有车次、日期、实际发车时间、实际抵达时间、情况摘要等属性,该实体的主码是( C )。
A. 车次
B. 日期
C. (车次,日期)
D. (车次, 情况摘要)
9.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某个属性(或属性组)不是该关系的主码或只是主码的一部分,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时,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这个关系的( C )。
A. 候选码
B. 主码
C. 外码
D. 连接码
10.有关系: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规定学号的值域是9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 C )。
A. 实体完整性约束
B. 参照完整性约束
C.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 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11.设有关系SC(Sno,Cno,Grade),主码是(Sno,Cno)。遵照实体完整性规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只有Sno不能取空值
B. 只有Cno不能取空值
C. 只有Grade不能取空值
D. Sno与Cno都不能取空值
12.下列关系运算中,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的是( D )。
A. 选择
B. 连接
C. 投影
D. 广义笛卡尔积
13.有关系:教师(教师号,姓名,学院,职称),从该关系中查询所有教师的姓名和职称,应使用( B )关系运算。
A. 选择
B. 投影
C. 连接
D. 笛卡尔积
14.有关系: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类型),从该关系中查询学分大于3的课程,应使用( A )关系运算。
A. 选择
B. 投影
C. 连接
D. 笛卡尔积
15.一般情况下,当对两个关系进行自然连接时,要求这两个关系含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的( C )。
A. 记录
B. 行
C. 属性
D. 元组
16.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是在( D )阶段制定的。
A. 逻辑结构设计
B. 概念结构设计
C. 可行性分析
D. 需求分析
17.将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码应该是( C )。
A. m端实体的码
B. n端实体的码
C. m端实体码与n端实体码的组合
D. 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18.如果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是1:m,则实现1:m联系的方法是( C )。
A. 将两个实体转换成一个关系
B. 将两个实体转换的关系中,分别加入另一个关系的主码
C. 将“1”端实体转换的关系的主码,放入“m”端实体转换的关系中
D. 将“m”端实体转换的关系的主码,放入“1”端实体转换的关系中
19.Access数据库中的查询对象的数据源可以是( D )。
A. 一个表
B. 多个表
C. 查询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0.Access数据库中的表和数据库的关系是( A )。
A. 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表
B. 一个表只能包含一个数据库
C. 一个表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库
D. 一个数据库只能包含一个表
二、填空题
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 数据库系统阶段 )。
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由模式、( 外模式 )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3.外模式是( 模式 )的子集。
4.在数据库体系结构中,两级映像是指外模式/模式映像和( 模式/内模式 )映像。
5.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 逻辑 )独立性。
6.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类型有3种,分别是一对一、一对多和( 多对多 )。
7.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 关系模型 )。
8.层次模型采用( 树形 )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
9.关系模型采用( 二维表格 )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
10.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是指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11.在关系模型中,二维表中的每一列称为属性,每一行称为( 元组 )。
12.在一个关系中,任何候选码中所包含的属性都称为( 主属性 )。
13.关系代数是一种关系操纵语言,它的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均为( 关系 )。
14.设关系R和关系S分别有r和s个属性,则关系运算R×S有( r+s )个属性。
15.设关系R和关系S分别有m和n个元组,则关系运算R×S有( m×n )个元组。
16.取出关系中满足指定条件的行的关系运算称为( 选择 )运算。
17.取出关系中的某些列,并消去重复元组的关系运算称为( 投影 )运算。
18.如果两个实体之间具有m:n联系,则将它们转换为关系模式的结果是( 3 )个表。
19.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这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 逻辑结构设计 )阶段的主要任务。
20.在Access中,数据表有两种常用的视图:设计视图和( 数据表视图 )。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含义。
答:
数据: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2.解释关系的实体完整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的主码中的属性不能取空值。例如:主码是“学号”,则“学号”属性不能取空值。
3.解释关系的参照完整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参照完整性规则定义了外码与主码之间的引用规则。例如,有学生关系和专业关系,“专业号”属性是学生关系的外码,学生关系中的每个元组在“专业号”属性上的取值为空值或者取“专业号”已经存在的值。
4.简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自然连接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要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去掉。
5.数据库系统设计需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答:数据库设计分为6个阶段:1
2
3
4
5
6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的实施。
6.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四、综合题
1.某企业集团有若干个工厂,每个工厂生产多种产品,且每一种产品可以在多个工厂生产,每个工厂按照固定的计划数量生产产品;每个工厂聘用多名职工,每名职工只能在一个工厂工作,工厂聘用职工有聘期和工资。工厂的属性有工厂编号、厂名、地址,产品的属性有产品编号、产品名、规格,职工的属性有职工号和姓名。
(1)根据以上叙述, 建立E-R图。
答:无
(2)根据转换规则,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要求标注每个关系模式的主码和外码(如果存在)。
答:1
2
3
4工厂(工厂编号,厂名,地址)。
产品(产品编号,产品名,规格)。
职工(职工号,姓名,工厂编号,聘期,工资)。
生产(工厂编号,产品编号,计划数量)。
2024年4月2日-3日 P3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