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三章-笔记&课后习题
第三章
交互装置艺术
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
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
交互艺术的特征:它是观众能够通过视、听、触、嗅等感觉手段和智能化作品实现即时交互,并由此达到全身心的融入、体验、沉浸和情感交流的艺术形式。
交互装置主要指在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场和大型购物中心等公共空间展出的作品。它也是数字媒体艺术美学特征的集中体现。
2023年8月10日 P55-64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连接性
答:阿斯科特指出,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以及你的意识产生转化,最后会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
2.智能交互装置
答:基于普通交互装置,对这些装置的计算能力进行升级,从而达到与人类进行主观互动。
3.沉浸感
答:指许多大型交互装置给观众带来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感官体验。
4.许愿墙
答:古丽吉瓦和卡内特的交互作品。对着麦克风说出自己的愿望,语音会转化为文字,最后变成蝴蝶飞走。
5.远程交互装置
答:可以远距离操控,使操作者与机器之间互动。
6.传感器
答:是一种检测装置。将感受到的信息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等要求。
7.视错觉
答:视错觉就是指观察者在客观因素干扰下或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对图形产生与客观事实不相等的错误的感觉。
8.罗伊·阿斯科特
答:英国新媒体艺术学者,他开拓了国际互联网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并成为艺术应用信息通讯技术的领导人。
9.拉斐尔·洛扎诺-亨默
答:加拿大知名艺术家。他的作品通过电子科学技术手段来表现建筑。
二、简答题
1.阿斯科特是如何论述新媒体艺术的?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哪5个阶段?
答:阿斯科特指出: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
2.用技术路线图的形式分析交互装置的原理。
答:无。
3.什么是交互体验?从心理学说明交互作品设计的原则。
答:交互体验是指人使用产品或者访问服务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所获得的交互内容的总和,是一种主观感觉。
4.举例说明交互装置设计通常涉及的软件和硬件。
答:软件:C++、OpenCV、Processing、FaceAPI、openFrameworks。
硬件:传感器、红外摄像机、Kinect动作捕捉、LED、大型投影。
5.举例说明大型公共环境互动装置的类型与表现。
答:可分为视觉型、体验型、社交型。
视觉型:观众可通过语言、手势等与作品互动。
体验型:可改变场地内部空间的物理形状,借助灯光、声音等增强体验感。
社交型:可实现作品和观众、观众和观众等互动。
6.什么是声控装置艺术?请阐述声控装置艺术的原理。
答:是一种通过环境声音的变化和装置艺术结合进行互动的艺术形式。该装置将声波、振动、可视化波和装置结合在一起,通过环境声效的变化,产生基于声学的视觉波形变化。这样可以使声音和装置作品相联系从而产生互动的艺术效果。
7.如何结合交互装置艺术与电子游戏设计一个实景射击游戏?
答:无。
8.用示意图阐述交互装置的类型与交互方式的差异。
答:无。
三、思考题
1.如何利用手影戏的方式设计交互墙面?
答:菲利普·沃辛顿使用影像追踪技术并结合内置的怪兽动画形象设计了交互装置作品《影子怪兽》。当人们摆出造型时,怪兽形象会在他们的影子上呈现。
2.唐纳德·诺曼提出的创意的三个层次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和反思设计。人类具有情感诉求,而当诉求满足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正向情感,这些情感可以改变人脑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帮助大脑做决定。
3.试比较可触摸式交互墙面和非接触式交互墙面的优缺点。
答:
4.如何利用VR眼镜(头盔)设计交互装置艺术作品?
答:核心在于要符合人体的自然动作,让人们以最舒适的方式获取信息。交互设计的发展源自技术和人性的碰撞,每一次技术革新及产品升级,都会带来重大的人机交互方式变化。
5.互动体验装置多数为人机交互,如何在真人表演中结合互动体验?
答:
1.表演过程中,邀请观众上台互动。
2.设置悬念,让全场观众参与进来。
3.结合场地环境设置表演环节。
6.如何将交互装置与密室逃脱类游戏相结合,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答:可在墙壁上设置摄像机、显示屏、语言播报装置、红外感应器,通过玩家与图像的互动,实现更加自动化的密室。
7.如何将互动体验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答:九曲黄河沉浸漫游馆,利用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游客全方位领略到九曲黄河的奥秘,带来沉浸式体验。
8.调研本地的新媒体艺术展览,总结其中的互动装置类型。
答:无
思考题:2024年2月14日 P78-79
2023年8月11日-8月13日 P78
艺术鉴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是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该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看似带有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
该画采用了全黑的背景,十分烘托少女外形轮廓,似乎她是黑夜里的明灯,微微的光彩,不夺目不耀眼,十分温和。画面之中构成强烈视觉效果。
创作背景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背后有一个故事:17世纪的荷兰,三百年前的德尔夫特小镇,女人们都把漂亮的头发用白布裹得严严实实,葛丽叶也是如此。葛丽叶出身贫寒,经历着平静小镇上混乱喧扰的俗世气息,眼神看起来沉默而孤独,粗麻长裙掩映下常常显出戒备的神情。我和街边暑夫的儿子一样,试图巍探这个美丽少女的头发颜色,可惜她只透露了一点,棕色,不直也不卷。轻轻掠过市井的喧器,隐藏一隅。画面一转,安静的少女是画家维米尔家的女佣。维米尔在画室窗前问她:天上的云是什么颜色?看着窗外的云朵层光相叠,色彩斑斓。少女第一次感觉到原来“白”不足以概括云的颜色。维米尔细心地握着少女的手调起颜料,与此同时,他也打开了少女生命中的独特瞬间。少女从此以后沉浸在了维米尔的艺术世界里,尽管他们只是静静地坐着,在无声中却享受着彼此之间的心有灵犀。
17世纪中期正是荷兰的文化艺术逐渐失去其本来的文化特色的特殊时期,在荷兰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赋予人民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好像春雨复苏大地,万物觉醒。这也使得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新兴资产者和市民阶层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美化生活环境和附庸风雅,大量订购油画。基于这样的创作土壤,画家们也不再关注社会重大题材的表现,而是更多地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以迎合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荷兰小画派”在这样的氛围中便应运而生了。维米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即正是画家在这个时间段内所作,并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据说,画面里的女主人公是以他当时年仅14岁的长女玛利亚为模特儿的。
主题
在该画中,维米尔描绘了一名身穿黄色外衣,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这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在维米尔的笔下熠熠生辉,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
画面另一个令人瞩目之处,在于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既是点睛之笔,也有特殊寓意。珍珠在维米尔画中常象征贞洁,因此有专家认为该画很可能画于少女成婚前夕。
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的古典主义,古典的成分应该可以在形式的单纯,空间的安排和不朽的品质中找到。这些成分,当然是立即呈现的,因为少女柔和敏锐的表情而有些失色。不过,此幅画给人的这种印象,完全是由于形式、结构与内敛情感三者之间的平衡所造成的。这个少女曾被人们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不过此比喻非常牵强的。
光影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技巧非常精准。服饰和头饰的色彩肌理非常清晰(头饰是一个奇特的画室设计),面庞的色彩则是细致而柔和,难以用话语传达。蓝色和黄色虽调和却比不上蓝色和黄色的彩色纯度。
在画作中,作者以闪烁着光芒的珍珠耳环将少女明亮的双眸、娇嫩的唇瓣白色的衬衣领口耳后的黑暗空间等分散区域结合在一起,使之构成一个鲜活的整体。
同时运用了大量的漫射光线的微妙变化来表现画作各处的质地和形状,在这一点上其甚至已经达到了煞费苦心的绝对精确,不论是少女耳朵上的珍珠耳环,还是头巾服饰抑或是面部,都用大胆的明暗区分和较纯的颜料给予鲜明的诠释,这既实现了绘画的精确和细腻的完美表现,却又不使画面看起来有任何费力或刺目之处。
在深度背景的映衬下,少女仿佛从暗处以光彩十足的凛然姿态出现,用最亮丽的光影突出了自己鲜活的生命力。
色彩
维米尔特别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柠檬黄是作为少女头巾中的一小部分而出现的,并且与蓝色是贴合在一起的。黄、蓝头巾,棕色衣服,仍是惯用的三原色搭配,只是稍微减少了红色的分量,头巾中的黄、蓝两色面积占画面比重不能都不大,尤其是柠檬黄这种极高调的颜色与占大比重的衣服统一了色系,这样使画面没有变得脆弱、易碎,也没有把作品拉到大红大绿的过于俗气中,看上去很和谐,很安静。